他凭一己之力,
把无人问津的东北小煤城打造成“中国冬奥冠军之乡”,
在他的带领下,
杨扬、王濛、范可新等普通孩子成功进入国家队,成为奥运冠军。
他就是中国短道速滑之父——孟庆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冰上教父”孟庆余,中国短道速滑的幕后功臣
生于普通工人家庭,
起初,他只是一个怀有滑冰梦的煤矿工人。
一场偶然的冰上运动会,
孟庆余一出手就包揽了1500米、3000米和5000米三个项目的冠军,
超乎常人的天赋让市体委看到了这位将帅之才,
邀请他到市里的运动队当滑冰教练。
训练队里,他是冰场上严肃认真的“孟指导”,
更是什么事都操心的“老父亲”。
自然形成的冰面坑洼不平,
上面盖满了大大小小的裂缝,
穿上冰鞋稍不注意就会扭伤。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加专业的训练场地,
孟庆余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床,
用自己设计的简陋浇冰车套上一沉重的大铁桶,
老黄牛一般,
一圈一圈地为孩子们打磨场地。
滴水成冰的哈尔滨、零下三四十度的彻骨严寒,
不管穿多厚,
一圈下来,全身上下一点儿热乎气儿都不剩……
训练间隙帮孩子们研究食谱,
下了课还不忘定期检查队员们的冰鞋,
一盏灯,一双鞋,一把刀,
孟庆余经常一坐就坐到后半夜。
时间一长,
他成了大家眼中全能的“磨刀专家”,
有关冰鞋修理的论文甚至被专业杂志发表!
在这样一位“瓦匠教练”的带领下,
斩获中国冬奥会首金的杨扬、
连续两届冬奥会蝉联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的王濛,
原来被戏称为“小煤球儿”的队员们成长为国家队的支柱,
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冠军。
截至目前中国短道速滑贡献的12枚冬奥会金牌中,
光是孟教练带领的七台河市滑冰队,
就“承包”了其中的6枚!
甘为人梯,
冰上运动这面大旗,孟庆余一扛就是一辈子。
他用父亲一般的肩膀为运动员们撑起一片天,
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那片承载着荣誉和汗水的冰场!
北京冬奥舞台上,
中国短道速滑再次以惊人的成绩令世界瞩目,
未来,这支王牌队伍也必将站在孟教练这位巨人的肩膀上,
更加昂扬地踏上更远的征途,走上更大的舞台!